以“形影”艺术强化乡村建设文脉 湖北建设学院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06日浏览量: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轩、信宇去亭、李霞)“形”是有形的创造、测量和改造,“影”是无形的文化热爱、情感共鸣和精神成长。近日,湖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学院在杜英林举办以“形与影”为主题的夏季“三走出去”社会实践活动展。
展览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乡村之形、百年之影、古美之形”。展览通过视频记录、实物展品、设计图、互动装置等多种形式,系统地展示了恩施、湘潭等地学生完整的社会实践过程。
用画笔窥探乡村,点亮乡村新面貌
走过《画影追光艺术专业》的实践故事ject”团队在“形画乡村”展区,仿佛来到了恩施白果乡村巴村的农场。
他们给村民们熟悉的“小火车”画上了俏皮的表情符号,打造了夜晚充满星光的“星光小道”,用8天时间完成了30平方米的壁画《自由自在》,让普通的墙壁变成了文化名片。展区的比例模型精心再现了壁画从草图到完成的每一个步骤。以“艺跑塘里”为主题的画墙上,团队和村民围坐在一起画画,给孩子们上美育课,充满了城乡相连的温暖。
在这里,“形”是笔的色彩,是变化的空间,是乡村青年注入的新鲜活力。
皮影遇上科技非遗,栩栩如生
的“百年光影”展区隐藏着传统与变革的对话。 89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吴胜平先生亲自演示了木偶的工作过程,泛黄的木偶制作工具,清晰地展示了流程流程,静静地讲述着湘潭皮影百年的历史。旁边的AR互动明信片让这一传统立竿见影——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木偶皮影人物在眼前表演,数字皮影的三维造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科技感的新形态。
“皮影动‘象’韵”技艺团也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学习皮影技艺,收集口述史料,创作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皮影,甚至在校园组建“宇光皮影社”,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给年轻人。展览现场继承人写下的感谢信,蕴含着对年轻一代的认可和期望。
一把尺子测量历史的温度
“古韵丈形”展区没有华丽的装饰,却充满了严谨与震撼。古建筑测绘团队带来的手稿和专业图纸准确标注了斗拱的弧度和窗棂图案。高清图像注重古建筑的细节,并配有文字说明,让观众了解每个组成部分的历史价值。
纪实的工作照片中,队员们顶着烈日在田野里测量,蹲在角落里认真记录,让人看到他们专业背后的感受。他们利用领导与历史建筑“交流”,让土家族古朴之美残破的建筑和文澜桥得以保存并以准确的数据传承下去。
本次展览展示不仅仅是一次纯粹的实践成果呈现,更是团体课程学生的“光明课堂”。 70名团体课程学员通过实地观察和互动体验,充分感受到服务乡村、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当我看到前辈们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下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时,我特别感动。我也希望以后也能参与其中,用自己学到的东西回馈社会。”一位学生看完展览后说道。
建筑设计学院负责人表示,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将社会技能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引导众多学生成长。在火热技能中施展才华、温暖人格,让青年在赋能乡村、保护文化遗产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