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全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体系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09日浏览量:
十年来,四川省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国家示范意义的特色道路:通过系统性、区域性推进,在提高城市水安全、改善水环境、优化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海绵城市改造后的广安市曲江音乐公园。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供图 总体成果和举措了解到,四川海绵城市建设以点带面、全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截至2024年12月,全省40%以上城市实现面积共享,共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1019个,完成投资177.8亿元。在演示方面四川艺术城是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四川省泸州市、广元市、广安市、绵阳市等城市成功入选国家级系统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此外,四川同时启动两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入选20个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县)。在资金投入方面,四川共获得国家海绵示范专项资金44亿元,各省统筹专项资金10.55亿元。 2023年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绩效评价中,泸州市、广元市获得最高A级评价; 2024年,广元市、广安市、绵亚市ng市还接受了A-level考试。特色技术路径与模式创新 据介绍,四川结合自身多样化的地理、气候条件,探索开发了多种适合当地特点的海绵技术建设路径。古宁市将防涝与试点建设相结合,统筹城市大小海绵改造,实现海绵建设“持续效应”,探索海绵城市建设“起诉模式”。被列为国家级案例,在全国终评中被评为“优秀”,并获得追加补助资金1.2亿元。针对沿江丘陵城市的特点,泸州市提出并践行“护山、控水、润城、共生”的系统治理思路,系统构建了梯级雨水截留净化工程。完善空间体系,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六化”模式,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2021-2023年连续三年获得A级等级的城市之一。海绵社区、MGA海绵路、新绿地。入选“中国海绵城市十年成就展”城市典范案例。在制定法规标准体系方面的制度创新和经验,四川省在省级层面发布了《四川省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四川省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规划(试行)》等文件。德阳、泸州、广元、广安、内江等城市也探索出台了地方城市建设管理法规和配套技术指南。在示范城市建设实践方面,泸州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三大机制u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选定为海绵城市建设城市。一系列可复制的政策机制,率先出台《泸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建立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覆盖项目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广元市出台《广元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等规定,将海绵城市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广安市探索建立海绵城市建设机制和推进机制,其策略入选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在推进全区制度建设方面,四川省鼓励全省各地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贯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目前,四川省20级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县)已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出台地方性法规和管理办法、修订相关专项规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