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为了家门口的全运会,他们辞去工作去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13日浏览量:
新华社香港11月11日电 标题:他们辞去工作在家参加全运会——香港手球队的“热血奇迹”。香港队全体队员入场,互相拥抱、呐喊。 10日晚,香港男子手球队没有获胜,但香港启德体育中心依然见证了他们的辉煌:在第十五届全运会男子手球第三名争夺战中,香港队以25:33不敌北京队,但第四名的成绩创造了球队在全运会上的最佳战绩。这是一支由16名业余球员组成的球队,综合实力并不被外界看好。鲜为人知的是,他们在几乎所有员工辞职或停薪留职的全民比赛中写下了一段关于爱和坚持的激情传奇。小组赛,他们击败了澳门队和上海队;四分之一决赛面对广东晋级e 半决赛;半决赛,他们与安徽苦战到最后一刻,以3分之差惜败对手。回顾整场比赛,香港男队主教练惠文邦表示,球队从未放弃过每一个球和防守,这场胜利非常重要。 “我在脑海中多次想象过这个场景,但当它发生时,我仍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说。 “16名球员中,有15人现在没有工作。”中国香港手球总会董事局主席何宗浩表示,球员们没有稳定的薪水,能够坚持至今,是因为“热爱手球”三个字。香港手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起初,它只是在一些学校和社区零星地播放。 1970年底,香港业余手球总会(后改称“中国香港手球总会”)成立。但受限于空间等因素资金方面,香港手球长期处于“小众发展”状态。据何忠浩介绍,1997年,香港首次组队参加第八届全运会。临时凑合、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手球队最终获得第九名; 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球队首次闯入八强; 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他们获得第六名,创该届赛事历史最好成绩,但“成绩不佳、保障不足”的恶性循环尚未打破——手球在香港并非主要运动项目,尚未进入香港特区政府体育资助的主要层面。队员们在水泥地面上进行长时间的户外训练,每周可能只有一次室内训练的机会。坚硬的地面不仅增加受伤的风险,而且还经常受到天气的影响。 》相比主要的系统保障“和专业队,我们的训练条件完全不一样。”徐文邦说。队长谢永辉既是手球教练,又是健身室经营者,副队长刘建斌曾经是一名在万米高空旅行的空姐,还有已经是消防员的队员,再次在火灾现场逆行……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因为共同的爱好而聚集在一起。“以前我们下班后晚上训练,常常因为有些人“加班,别人要值班,我们连一起训练都不能。”谢永辉说,“但走上球场的那一刻,所有的压力都忘记了。”2025年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大湾区协办,香港的比赛场馆将是手球项目的举办地之一,为了保证此时的训练时间,他们自己做好准备为了比赛。申请了无薪休假。如果你想赢得冠军奖杯,你首先要相信你能在某一天赢得胜利。 ”徐文邦说,全运会备战期间,队员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遍又一遍地在视频中观看动作,严格控制饮食,训练时间也按专业队执行。从水泥地到全运会场地,从业余选手到全国四强……今天,香港手球队在热爱和坚持的推动下,用行动定义了运动的纯粹和力量。 “全运会让更多人关注香港手球,也为香港手球未来的发展增添了无限可能。”他告诉中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