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场共享、文化融合的十五运会,成为湾区一体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11日浏览量:
央视新闻:第十五届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主办。全运会历史上首次不新建大型场馆,首次设置跨境赛事。诸多先例的出现,充分说明了十五运会是一场充满变革的全民运动会。与往届相比,本届国运会有何改革创新?一起学习。比赛模式创新:这项全国赛首次在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这是国运史上的一次创新实践,也是体育领域“一国两制”的生动实践。三个赛区采取常态化的沟通联系机制,确保赛事更加顺利高效地进行。跨境活动:全运会设立无接触通关体验首次举办跨界活动。在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中,通过人脸识别、预检等技术手段,运动员可以在230公里的赛道上不间断地六次通过港珠澳大桥三口岸,享受“无刹车”的过关体验;深港马拉松还让运动员顺利通过深圳湾大桥海关。创新大众参与:十五运会实行全民共享机制,延续了以往的改革措施,没有公布各代表团的金牌数、奖牌数和总成绩排名,破坏了“金牌论”;同时,群众性活动不断扩大,重大活动23项,小项166项,较往年大幅增加。首都体育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院长王庆伟表示:“这项全国比赛涵盖了全年龄段群体,从青少年到老年人。按照“全龄友好、充分保护、全民共享”的“三个整体”理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机会参与全运会。”绿色运动创新:十五运会首次不新建大型场馆,优化场馆利用。90%以上的比赛场馆利用现有场馆进行改造升级。全运会历史上首次不新建大型场馆。此外,据广东电网测算,全运会期间绿色电力使用量将超过1.8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近16万吨,种植树木近888万棵:融合文化与创新:展现大湾区风采,第十五届全运会火炬接力舞。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的地标建筑。 “在一起”奖牌以木棉花、紫荆花和莲花象征三地共生,而港珠澳大桥形状的吊环体现了地理上的联系。群众比赛引入了舞龙、舞狮等具有岭南特色的项目,并将舞狮、赛龙舟融入比赛中。王庆伟表示,这些改革变革为2025年粤港澳全运会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粤港澳三地携手向世界讲好湾区故事、中国故事,为未来大湾区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积累经验。 
